而其书则曰: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超出原来地域范围的众多国家观念有助于一个国家意识到它的界限,用公来指称国家间的法律容易把它普遍化和客观化。在为万国公法寻找合理性的方法上,晚清人士也诉诸于传统。
晚清帝国的官方文书一直坚持用歧视性的夷字称呼西方国家,并发明了一种方法,在西人的中文译名上都加上口字偏旁,这看上去就像是一串密码,失去了中文语义所能引起的任何美感。一是作为帝国外围的它的属国或藩邦如琉球、越南、缅甸和朝鲜等,一一都脱离开其所依附的旧的世界体系,而被列强强行编入到它们的新世界体系的版图之中。一般把这视之为近代中国西学中源说的一个表现,或者把它作为一种附会论,而没有注意到它也有正当的一面。他们认识到不能再简单地用华夷之防和华夷之辨来解释和说明晚清帝国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既然国际社会和关系本来就是由力量决定的,自然就没有根据说列强与中国签订的条约是不平等和不正当的。
这一过程也许比人们期望的要长,不过如果想到这一传统模式的悠久性,再考虑到西方列强对晚清的军事征服和利益掠夺,就不会感到惊讶了。当然,对于要求开辟世界市场甚至是殖民主义者来说,一个国家是没有权利闭关锁国的,它有义务开放自己的市场以通商互利。(10 至 11 页①) 就图及解看,冯先生以为实际与真际的关系,犹如实际的事物与实际的关系一样,同是范围大小的关系。
从理看,似为真际产生实际,从气看,又似实际附不上真际。冯先生打通这个难关没有 呢?他提出依照和依据两个观念来讲,物依照其类之理而得性 (如圆),依据本身无性的气而成为实际的物(如圆物)。阳是动的,生长的,阴 是静的,消毁的。篇幅只容许我讨论 他的基本原则,虽然原书引人入胜的地方并不仅在基本原则。
势亦可说是实际中某 一时之某种状况(198 页)。如果站在另一种哲学系统的立场上,话自然又不是这样说。
于此我们向冯先生说,你这个人是 实际的人,决无疑问。真际有极圆而实际不必有。他仍说,我们必需用这种方法方能 知之。这些观念的是非在文艺批评史上已有许多人讨论过,冯先生似乎忽略了 这方面的文献。
这种哲学据他自己说,对于真际有所肯定而不特别对 于实际有所肯定,其命题并不需要许多经验的事例以为证明,它只 对于真际有所肯定,但肯定真际有某理而不必肯定其理之内容。这对于中国哲学的功劳是值得称赞的。太极理之全,无极物之础,由无极 而太极,即由气至理,中间之过程即我们的事实的实际的世界。这无字天书在冯先生心中是一个很大的法宝。
原载《文史杂志》1 卷 2 期,1941 年 1 月,据《朱光潜全集》(9) ① 见商务印书馆大学丛书本。凡一是的 命题,在消极方面,与别的是的实际命题必无矛盾。
冯先生自谓其所讲的系统是 最哲学的哲学。我个人早年 是受的一点肤浅的符号逻辑的训练和一向对于柏拉图和莱布尼兹的爱好,也 许使我偏向于唯理主义。
但是,内部矛盾可互释不 能保障一部小说不全盘是假。这无字天书的谈话正是我们所渴望知道的,因为依冯先生说,它是评判道德、哲学命题和艺术的标准。物物都有阴阳,而阴之中与阳之中又各有阴阳, 如此循环不止。真际所有理之全体为太极。我接受冯先生 的立场,来审查他的系统是否完整无漏或言之成理。正负两因相合,(或用黑格尔的术语来说,正 反两端相冲突)即为新有事物(黑格尔所谓合)之势。
1940 年耶诞节写于嘉定。知道实际的一切圆, 我们能由此知真际的极圆么?要知道A 不为非 A,我们必须借经验证 明么?人的知识都是从经验中来的,我们之知形而上者必始于知形而 下者,科学家或许可如是说,最哲学的哲学家决不应如此说。
此诸本然办法,本然命题, 或本然样子可以说是均在无字天书之中。《新理学》第七章最难谈,而在其中作祟的就是这玄之又 玄的本然的说的义理。
因为据他自己的看法,若有全知全能 的上帝,站在宇宙之外,而又全知宇宙内之事,则所有实际命题及所有本然 命题以及所有事实,皆一时了然于胸中(223 页)。冯先生说,有人 能读之,其实也还是夸大之词。
感思异能如何融会,真实异际如何接触,两个是哲学的最重要的问题。阴阳对 于一事物说,为正负两种因。我 们知此真际并不由实际,这只是一例。其只属于真际中而不属于实际 中,即只是无妄而不是不虚者,我们说它是属于纯真际中,或是纯真际的。
粗略地说,他的系统基于真际(即本然)和实际(即自然)的分别。冯先生以势说历史,而历史的事实大半是 一件而非一类。
其实,是理就是纯理, 真际都是纯真际。从周秦诸子以至宋明理学家都喜欢用语录体裁随笔记载他们的灵心妙语,譬 如烹调,珍味杂陈,观者能赏其美,而不必能明白它的经过手续,它没有一 目了然的系统。
每一实际事物既然都依照真际的一种理,把哲学当作一种实际事物看,自然 也就应依照真际中一种本然的哲学系统,一种本然的说的义理, 一种无字天书。但是大者与小者都同在一平面上。
我们何以知道公律是公律呢?归纳结论是必然的呢,还是非必然的呢?冯先生又说:是的实际命题之最大特色即在其通。一,无字天书中的本然样子近于假古典主义的典型(type), 艺术依照无字天书的说法,又近于希腊哲学家的摹仿(imitation) 说。《新理学》确是对于当前之大时代 的一种可珍贵的贡献(见《自序》),不但习哲学者,就是一般知识阶 级中人如果置它不读,都是一个欠缺。这是冯先生的基本原则,从这些基本原则出发,他解释天道,人道,历 史,宗教,艺术以至于将哲学本身当作一个实际事物看。
如其无,则 宇宙中可有无理之性,此在冯先生的系统中说不通。要明白冯先生的系统,必须读原书。
为清晰起见,我把 我的意见分作三个问题来说。如果任何一事物不为其现状,则整个宇宙 必须另是一个样子。
两种独立说之合拢则有两种看法,一是从理看,一是从 气看。宇宙大全是静的,这是动 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